logo

机构介绍

lntroduction

  • 主任致辞
  • 国地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 湖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 规章制度
  • 联系我们
  • 当前位置:首页>>机构介绍>>规章制度

     
    运行管理机制

    来源:admin      发布时间:2019-04-23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26
    1. 运行机制

          联合中心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国内建筑气载污染物和放射性防护领域自主创新研发能力、提升环境控制技术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主线,围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条件建设等方面,借鉴其它已建和在建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成功经验,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科研及学术交流平台,并逐步形成创新研究、工程化开发、成果推广辐射与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体系,实现自我发展和不断壮大。

    2. 条件保障机制

          为确保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经费正常运转,南华大学设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专门账户,保证技术研究开发经费有稳定的渠道和来源,确保研究开发项目经费能及时投入。依托单位自筹资金投入实验室建设和日常人员工资,确保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各研发项目的顺利进行,具体措施有:①积极争取国家、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对本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立项建设,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行业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②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湖南省科技厅等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支持。③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为切入点,加快新技术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对外服务质量与能力,进一步争取科研经费。同时通过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所获得的创收还可以用来反哺科研,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持续获得国防科工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等核工业行业部门与企业的科研项目资助,为实验室提供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④外方协议单位根据与南华大学的合作协议,积极参与中心的发展规划、研究方案的制订、研究方向凝练、项目联合申请等,为本中心提供实验平台共享、创新人才培养、骨干成员引进等方面的条件保障。⑤南华大学将整合全校资源,积极参与实验室的组建与前期培育,满足实验室对人、财、物等多方面需求,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政策,为本中心的组建和培育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保障。

    3. 运营管理机制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南华大学,归口学校科学研究部管理,参照《国家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和国内外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形成具有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包括:《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管理条例及制度》、《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岗位职责》、《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计算机房管理制度》、《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工作条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管理办法》、《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安全管理制度》、《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这些制度和管理办法将在科研和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各类人员各负其责,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确保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各项科研项目能够如期完成。

    4. 人才队伍与设备管理机制

          根据学科的发展需要,完善聘任制度,强化考核制度。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对工程中心给予倾斜,可根据需要设置更多的教授、副教授岗位,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尽快培养出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结合全员聘用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鼓励中心人员的流动性,积极吸引优秀的科研人员,并将科研人员的任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打破职务终身制,充分利用科研人员职务聘任这一杠杆,全面提高科技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中心将采取内联外引的人才策略,进一步优化学术梯队,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建立全新的全球公开选拔和接受高水平的硕士、博士制度,与国际接轨,从全球选拔和接受高水平的硕士、博士。提供足够的奖学金和博士生名额支持,鼓励海外优秀硕士毕业生来南华大学读博士,在取得博士学位后,通过公开竞聘在中心继续开展博士后工作。

    中心将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平台开放共享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并有计划地通过共享共用实施一批合作研究项目。同时,定期检查,考核共享平台的使用频率,及时调查共享服务办法,使其发挥效率最大化。

    5. 人才培养机制

          本中心将依托南华大学“十二五”土木工程重点学科、“核科学与技术”以及“安全工程”等重点学科,和建筑环境控制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装配式建筑节能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氡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借助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技术及应用、安全科学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等学科前沿研究阵地强大支撑。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创新人才的塑造,每年培养2-4名博士研究生、2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并每年引进博士后科研人员1-2名。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本中心将参照国外先进研究机构的模式进行运作,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实行管理规范化,与国际接轨,建立一个由博士生导师和中青年科研骨干组成的研究生指导小组,发挥指导小组集体才智,及时为每位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制定培养计划,及时发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视对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充分利用南华大学和外方合作单位的平台和基地等资源,汇集行业、企业等社会方面投入,形成集聚效应,为中心的持续、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经费支撑和条件保障。

          建设联合研究工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以中心总体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任务为核心, 加强统筹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建设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基地仪器设备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和统一开放,使得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成为联合研究中心的支撑与保障。建立有偿服务机制,开放共享平台实现有偿服务,通过收费,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充分共享,设立“大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与维修基金”对设备拥有者和相关实验技术人员进行激励;通过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分析测试基金”,对设备使用者进行激励。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推进设备拥有单位对中心开放共享。并借此,促进高水平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7. 知识产权的共享机制

          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处置部门,负责联合基地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许可、转让、实施及侵权处理等事宜。通过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基金,由南华大学领导和设立的研发项目,其所产生的知识产权保护费用由南华大学支付,基地享有署名权或共同署名权。建立知识产权的分配机制,由南华大学领导和设立的研发项目,其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南华大学所有,明确成果转让后的利益分配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建立知识产权的共享机制,由基地所有的知识产权所产生的利益,归中心和承担单位共有,各成员单位作为研究开发时可以无偿使用。

    8. 激励机制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建立分配、竞争、培训、成长等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潜力,促进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贯彻“以人为本”,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科研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科研技术人才的根本权益,激励科技人员做出应有的贡献。

    9. 分配机制

          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按照开辟可考核体系的要求,推行以日常工作业绩考核为主的绩效工资制度,实施以技术津贴、项目提成为主的奖金制度。按照《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人才层次评定办法》,每年按一定比例评聘副主任工程师、主任工程师、科技带头人,有效激励技术人员开发和创新的积极性。

    10. 培训与竞争机制

          建立完善的科研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借鉴国外大学的通行做法,设立教授学术休假制度。根据国际惯例,研究中心的主要学术和科研人员,包括教授和研究员,在工作满2年后可以申请享受3个月的带薪学术休假。利用这3个月的学术休假时间到有正式合作关系的海外合作高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术进修和共同科学研究,以保证中心科研人员能够不断活跃于国际学术前沿。此外,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来院进行交流指导,与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产品研发,积极参加行业技术交流会议等多渠道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采用聘用和淘汰相结合的用人机制。每年一次的职称评聘与研究成果挂钩,可以破格晋升;年度绩效纳入聘用考核范畴,实施年度绩效末位淘汰制度。

    11. 绩效管理机制

          建立合理的考核指标,坚持年度考核制度。采取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绩效考核和品行考核相结合、自我考核和领导、群众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对员工绩效考核采取公平、透明的原则。如按岗位设置科研津贴,根据科研成果的水平实施不同的奖励,根据学校政策考核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的工作业绩。

    12. 奖励机制

          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采用多种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积极性,建立了《科研成果及其推广的奖励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激发员工。设立中心特别科研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研发成果将与研究人员工资奖金挂钩,坚持多能多得、多劳多得分配原则。